我院開展“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革命精神”黨日活動
本網訊(通訊員:郭凡 劉星)為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 100 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 85 周年,回顧黨領導、建設、改革的光輝曆程,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發掘長征精神的曆史内涵和時代價值,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1月26日,按照學校相關規定,我院結合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重點,組織全體黨員開展以“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建黨百年系列活動,赴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參觀學習,繼續探尋初心使命、弘揚革命精神,将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引向深入,落地走實。
到漢口江灘徒步、賞菊
活動當天上午,我們一行來到武漢漢口江灘徒步、賞菊。據了解,漢口江灘菊花展區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展出各類菊花300餘種,約25萬盆。我們一行邊走邊看邊聊,菊展造型唯妙唯俏,千姿百态,五顔六色,通過不同種類的菊花拼湊和擺放出了一些耐人尋味的人文景觀,我們被這不同的菊展造型驚豔到了,特别是在這片美麗的菊花花海附近還有一塊很有創意的用紅色字體鑲嵌而成的“英雄武漢”四個大字。大家感受到武漢的确是一座英雄城市,在抗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身處疫情漩渦中心的九百萬武漢市民沒有退縮。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曆史上從來沒有被艱難險阻壓垮過!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所有的心,除了社會各界捐贈防護物資外,全國各地的醫療隊也紛紛馳援武漢。全國人民始終和武漢站在一起,終于赢得這場攻堅戰的勝利!
在徒步賞菊的過程中,大家不僅再次認識了武漢,也深刻感受到了黨的偉大力量。大家共同感受到要以樂觀、積極地心态面對生活,堅定信念,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沒有什麼困難和痛苦是不可戰勝的,隻要能堅持下去,困難最終一定會被戰勝,希望和溫暖都會到來。通過徒步走、賞菊活動的開展,讓老師們能夠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之餘有機會放松心情、緩解壓力,進一步融洽同事間的感情,增強部門的凝聚力,齊心為更好适應學院轉型發展、提升自身能力、争做合格黨員教師而努力。
赴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參觀學習
下午,我們一行赴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參觀學習,一起感受黨在武漢那段峥嵘歲月,激發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力量。在這裡,我們了解到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是目前全國唯一以“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命名的紀念館,由3棟老建築組成,總建築面積為4471平方米。1926年底至1927年夏,大革命中心移至武漢,中共中央機關由上海遷到武漢。這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開會和秘書廳辦公的地方。我黨早期許多重要領導人在此居住或從事革命活動。紀念館作為中國共産黨早期革命活動的重要曆史見證地。中共中央在漢期間,召開中共五大和八七會議,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作出發動南昌起義和秋收暴動等一系列影響曆史進程的重大決策,實現了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争興起的曆史性轉折。
紀念館内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一頁頁鮮活的手稿直觀完整地展現了我黨不畏艱險、力挽狂瀾、挽救中國革命于危難之中的光輝曆史,揭示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時代内涵。我們在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洗禮下,更明白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也更加堅定了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的信心。
觀看愛國影片《長津湖》
電影《長津湖》是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志願軍在極其糟糕嚴寒的情況下,他們以鋼鐵般的意志、英勇無畏的鬥争精神,狠狠地滅了敵軍的氣焰,擊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他們有家人,有父母,有小孩,可是身不由已,為的隻是中國,為的隻是一個更美好的明天。他們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讓大家都過上幸福的生活,再也沒有戰争、再也沒有剝削。整部電影三個小時,一氣呵成,沒有一個讓人出戲的鏡頭,其實最讓我們淚目的是這一句話“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做到了,作為後輩的我們能夠安穩地生活是先輩用命換來的!
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争,更不應忘記那些在戰争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是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是他們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銘記這段曆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為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
本次活動行程安排非常緊湊,老師們感觸頗深。在老一輩共産黨人奮發圖強、勇擔曆史使命的革命場景中,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團結的力量、紀律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我們都要牢記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曆史,堅定理想信念,傳承好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