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講壇第149講丨在知行校園暢聊“知行文化(二)”
本網訊(通訊員 廖安琪 張永青)12月2日,人文講壇開啟了新的旅程—《在知行校園暢聊“知行文化(二)”》的專題分享會,更加深入講解“知行”的内涵與外延,交流我們對傳統文化中“知行”關系這一經典命題的研學心得,守望我們對“讀書在知行”大學精神的體認與踐行。學校領導老師任秀霞、王文凱、劉星參加本次講座活動并給予現場指導。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溢出初冬的寒氣,而三教205裡氤氲着溫暖的氣息,每個人的臉上洋溢着期待與興奮,仿佛即将踏入一個充滿驚喜與奇妙的世界。“大家晚上好!”随着這洪亮的一聲清嗓,今天的主講人袁朔開始為大家講述“知行文化(二)”。
袁朔同學不僅回顧了上一講的知行文化思想,讓大家溫故知新,還詳細講述了知行樓宇的文化内涵,如“知美求美,知音求趣,知遠行穩,知化求變”表達了不同教學樓命名的深意,讓人耳目一新,更是闡述了對“讀書在知行”的獨特理解——“做足知的功課,練就行的功夫,攀登修身的高地”,讓人颔首稱是。
台上的講者侃侃而談,底下的聽者沉醉其中,似是遊入了浩瀚如煙的書海中,油然而生的情愫好似滾滾湧起的海浪,澎湃又熱烈。在傾聽時,同學們不僅贊歎于袁朔對詩詞歌賦的信手拈來,還深切地感受到濃郁的人文氣息,有如林鴻所言“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的實踐之重,有如“高水流水,伯牙絕弦”的琴瑟之音,有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強之力。
其中,楊佳怡同學點評中提到三度,情感的溫度,不論是知音琴瑟和鳴的心心相惜還是知行跬步以至千裡的堅持不懈,都令人難以忘懷,還有篇幅的長度和思想的深度,都給人以更多啟發的意義。 劉夢、朱厚舜等同學熱情地表達心中所想,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知行文化”在潛移默化地滲入每個人的血液,與其融為一體,在溫柔有力地喚醒每個人深處的靈魂,與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美好的誇贊讓人更有信念,必不可少的,還需誠懇的建議,讓人穩步前進。轉而,很榮幸的邀請到兩位老師進行點評。
首先,王文凱老師對本次主題講座系列活動提出了期望,希望人文講壇的活動傳統持續下去,接續發展壯大,也希望未來有更多豐富多彩的主題,不僅是詩和遠方,還可以是當下的流水細長,如分享一本好書,一個精彩的故事,一段奇幻的旅行。這些恰好契合了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觀念。希望我們以雅俗共賞的目光去深度品讀文化,以創新與傳統相結合的方式赓續悠久的文化底蘊,以人文情懷與時代潮流相結合的方式傳遞使廣大青年更易接受的新文化。
緊接着,任秀霞老師對本次活動作出了總結,表示大家齊聚一堂聽到如此繪聲繪色的講解很是讓人贊歎。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學子各抒己見,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人文講壇的受衆不僅在于知行學院的師生,還有廣大的人民,通過網絡媒體等技術傳播出去,弘揚知行精神,傳承優秀文化,既至于此,不止于此。
弦歌不辍,不以山海為遠;乘勢而上,不以日月為限。心向遠方,不以風雨為阻。勇敢的開拓者無畏路途崎岖,向着目标堅定前行。志在高峰,不以雲霧為障,堅毅的攀登者不懼峰巒險峻,朝着巅峰奮勇攀登。夢在彼岸,不以波濤為欄,執着的航行者不怕海浪洶湧,朝着港灣全速進發。隻要胸懷壯志,勇往直前,我們定能和人文講壇這個響亮的品牌一起走向更遠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