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張敏教授作客人文講壇
本網訊(通訊員 張永青 袁朔 劉夢瑤)11月21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人文講壇第148期在知遠樓201學術報告廳舉行。特邀嘉賓、湖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張敏教授,以《家訓文化的傳承與開新》為題,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24級全體新生作了一場“傳承優良家風,共築家國情懷”主題講座。
張教授以傳統家訓文化的變革和發展為線索,從家庭、家族與家訓,傳統家訓文化面面觀,現代家庭與家訓文化的嬗變和我們在新時代如何繼承發展家訓文化相關研究四個層面,依序展開了精彩而生動的論述。
講座伊始,張教授以親切的口吻将講座引入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他分享了自己的家風,以此為切口,張敏教授闡明了中國古代家庭、家族、家訓的概念和發展曆程,列舉了家訓文化的發轫、發展、成熟、鼎盛的各個階段。深入淺出的剖析,讓大家對家訓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關聯與影響有了深刻體悟。家訓文化從最早出現在《尚書∙無逸》中“君子所其無逸,知稼穑之艱難”,《顔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文獻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家訓文化,使家訓文化體系更加完備,内容更加豐富,深入到皇家、世家、家族、家庭,演化為家訓、家譜、族規、鄉約,“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張教授認為家訓文化在曆史上有精髓和糟粕的兩重性,一方面傳統家訓使社會成員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教化,是家庭正常運轉的工具,是社會和諧的調和劑,另一方面,傳統家訓文化是在封建專制的社會條件下的産物,不可避免的存在時代局限性,提示我們在家訓文化的學習中去蕪存菁、推陳出新。他在講座最後為我們繼承弘揚家訓文化提出了三點殷切囑托:正人先正己,塑造賢配偶,念好育子經。
張敏教授的講座主旨突出視野開闊,内涵豐富旁征博引,淺顯易懂,精彩紛呈,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念研究曆史,鈎沉曆史規律,為我們學習和發展傳統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講座互動環節,李夢怡、許莎、楊文娟等漢語言專業同學分享了自家的家風故事,一下子把家訓的講座拉近到自己身邊:一個又一個家風故事、耕讀傳家、誠信立家、勤儉持家;一句又一句家風箴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發言的人興緻盎然,聽講的人如臨現場,氣氛熱烈,分享結束了大家依然興味正酣,意猶未已,相約下次再聚人文講壇。
本次講座由人文講壇第20屆社長張永青主持,王文凱、任秀霞、徐江濤、馮姗、劉星等領導老師及2024級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新生參加了學習活動。
學院負責人表示,為幫助新生更好圍繞“讀書在知行”的校園文化主題,盡快适應校園文化生活,傳承良好家訓家風和校訓校風,引導樹立正确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我院還将陸續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系列活動。
嘉賓簡介:張敏,曆史學博士,湖北大學教學名師,湖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理事、湖北省三國文化研究會理事。主持的《中國曆史文化名城荊楚古城場景虛拟仿真實驗項目》獲評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虛拟仿真實驗教學) ;主講的《傳統社會的婚姻家庭》被認定為湖北省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